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用活乡村文化“金钥匙” 开启全面振兴“幸福门
2022-12-13 10:4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张小羊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领域全面振兴的一部分,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紧紧围绕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大力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地域特色,用好用活乡村文化“金钥匙”,开启以旅游兴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幸福门”。

  传承历史文脉筑牢文化宝库。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土文化绵延千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庙前镇十字村雕刻厂,看见厂房里雕匠师傅们手法娴熟地进行裁料、雕刻、打磨、上漆等工艺,呈现一派忙碌景象。各种各样精美雕刻产品,琳琅满目,栩栩如生,自然美与艺术美相映生辉。在庙前镇历史悠久的雕刻厂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不仅在十字村坐落有好几家精品雕刻厂,同样在该镇双桥村、双石村也有多家雕刻厂。

  从十字村约10分钟的车程来到庙杜公路,看见公路两侧建有好几家规模不等的绣品厂,有几十人干活的,也有上百人的,厂房里工人们都是来自周边中青年妇女。“一般的年收入在五万元上下,多一点的达到七、八万元左右,比在外打工强,关键还能顾家,照顾父母和孩子……”工人刘琴说道。同样在庙前镇还有根雕、石雕、盆景园、装裱等企业,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销往九华山及全国各地,他们卖的不仅是产品,卖的也是文化。

  弘扬优秀乡风丰富文化载体。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每逢星期天,走进庙前镇夕阳红活动广场,舞台前围满了十字村和来自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男女老少皆有,观众早早地来到,静静地等待志愿者演出。无论春夏秋冬,志愿者演出团队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历经岁月十几载,志愿者团队以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演绎身边好人好事、移风易俗,将政策宣传和文化服务融入村民群众日常生活,从“室内”转向“室外”,打造开放式学习教育和戏曲表演舞台,不断扩大群众覆盖面和传播力,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美的表演,也见证了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真实写照。

  庙前镇夕阳红亭建立于2005年,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又进行了异地重建,建成后的夕阳红亭和戏台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健全。庙前镇一群志同道合文化爱好者农闲时间聚集在一起。他们白天忙农活,晚上排训练。不仅拉起了戏班子,还组建有舞龙队、腰鼓队、十方锣鼓、辣妈队等各种地方特色文艺团队,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不仅演给当地群众看,他们还走出家门,远赴周边市县开展开业庆典、红白喜事、各种大赛等演出表演。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让群众富了脑袋,也鼓起了口袋。

  挖掘地域特色拓宽文化渠道。农村社会的发展,便是乡村文化振兴乃至通过精神文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青阳县庙前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紧紧围绕旅游兴镇总体发展思路,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本镇实际,把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知识深入挖掘出来,做成农村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独特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目前初步完成九华航空飞行营地、莲花峰观光旅游、华阳民宿、皖南300村、十字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带建设;同时完成以九华灵山贡果、丰乐草莓园、福指葡萄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村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019年3月,庙前镇成功创建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举办年货节、重阳登高节、航空飞行展示等活动,2020年8月入围全国特色小镇50强,2021年3月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同时,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积极创建2020年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目前集聚区内在建重大项目共24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中,庙前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以优异成绩向人民叫上满意答卷。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