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豪 没有后悔
2021-01-15 09:5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吴清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是2017年4月下旬的一天接到市委组织部通知,到省级贫困村安徽省歙县昌溪乡万二村扶贫的。转眼3年多过去,每一天都刻骨铭心,每一天都充满激情,每一天都有新的感悟。

万二村全貌

  “徽州布达拉宫”声名远播

  万二村地处黄山腹地,有678户1652人,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2户252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万二村当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到村后,我发现万二村的旅游条件优越。这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徽州传统村落,拥有200多幢明末徽派民宅,街巷纵横贯通,巧妙延伸,三四层高的古宅随处可见,整个村落犹如铺挂在山间的一幅巨大山水画,传统典雅,大气磅礴。第一次走进村落,完全被它震住了:这不正是旅游的好地方吗?

  经过两周调研,我很快与村“两委”达成了开发旅游的共识,把这个锁在深山人未识、布局貌似西藏布达拉宫的石头村寨推向市场,打响“徽州布达拉宫”牌子,让贫困村民通过旅游脱贫。

  说来也巧,2017年11月1日,我30年前在屯溪一中任教时的一位学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管理学院院长程葆青在我的朋友圈看到万二村村容后,当即给我打来电话,有意合作开发万二村旅游。从动议到签约,只花了4天时间。11月4日,程葆青院长带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和上海一些驴友俱乐部负责人走进万二村,为“旅游扶贫合作基地”挂牌。12月16日,上海首个旅游团到达万二村,正式揭开了万二村乡村旅游序幕。

  2018年4月,该院100名学生来村开展旅游扶贫实训,形成了近200页的调研报告。次年又派100多名学生来村协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2018年5月,万二村迎来了首批台湾企业界观光人士。2018年11月,上海大学18位法国巴黎大学的留学交流生来万二村观光考察,实现了万二村国外旅游团队的突破。

  发展乡村旅游,还需要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3年多来,万二村全力争取了扶贫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600多万元,村里大大小小的旅游配建项目超过20个,建成了旅游接待中心,村集体还收购了8幢民宅,修缮一新即将营业。目前万二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美丽乡村”“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作为名不见经传的穷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19年游客突破1万人。2020年7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万二村出现游客“井喷”,短短20多天时间游客就达万人。

  伴随着游客的增加,村里的农家乐也达到3家。村民汪耀彬去年餐饮接待纯收入近8万元,贫困户汪向东2019年2月办起农家乐,最多一次接待120人就餐,当年纯收入也有近3万元。2019年9月30日,万二村成立黄山万二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市场化程度。

万二村夏季游客爆满

  取得“难缠”村民信任

  几乎每个贫困村都会遇到几个动不动就不满、容易发牢骚的贫困户,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至关重要。

  2017年深秋的一天,村里一位“难缠”的村民王友法跑到我驻地,冲我发火,说是村里一位干部未及时给他办事,他要找乡里书记,找县长,甚至说要把事情搞到网上去。我掏出香烟,一根接着一根地聊,渐渐地走进了他的内心。前几年,他母亲因造“活人墓”,导致低保被取消,他相当不满。

  我与他说理谈心,渐渐地感化启发了他,他承认他做得不对,表示“我觉得我不如我母亲和老婆”“她们对取消低保本身没意见”“每次发火后我也是蛮后悔的”……进来怒气冲冲的他,平心静气地离开了村委会。

  还有一个比较“难缠”的贫困户叫王加俭,无论扶贫干部怎么上门帮扶,他都不买帐。工作队上门,他让其他人走,独独留下我,向我咨询发展农家乐的事情。他家在村委会旁边有个老屋,想搞个民宿,问我能否成功。我从3个方面一一作答。因病致贫的王加俭越听越兴奋,脸色也不那么难看了,他抓住我的手说:“你谈的东西,对路子,我听你的,你让我脱贫有信心了。”

吴清健(右一)走访农户

  留下未尽孝的遗憾

  一个村,总有那么几户因各种原因拖了脱贫攻坚“后腿”,我格外在意这些人。

  朝阳组90岁的贫困户汪灶玉住在山顶上,我克服右腿严重关节炎困难,多次前往山巅去看望,并带上自己购买的奶粉、蜂蜜给老人,她经常告诉邻居:“儿子又来了”。村里因脑溢血致残的小伙子吴昌华,我和乡村干部为他申请了五保,并联系上知名专家,给予医疗指导。

  2018年9月,贫困户王家明白血病复发,我安排人把他送到市里的大医院。王家明爱人严重智力残疾,无法照顾,赶来陪护的王家明姐姐拽着我的手说:“吴书记,你可要帮帮我。”我把王家明安顿好后,陪着他们直到夜幕降临。当时,我父亲恰巧也在血液科住院,我就喊来陪护我父亲的妹妹来帮助他们。王家明不幸去世后,我们帮助解决了他孩子的孤儿待遇问题,还通过黄山旅游交通广播的报道两次为孩子募集捐款1.6万元。

  做过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为了大家,小家常常顾不上。2018年,我87岁的老父因心脏主动脉夹层,医院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我白天因为村里有工作,只能深夜赶到医院陪一会儿,黎明再回村。在村里,我打包好黑色衣裤,以备万一之需。夜里到了医院,我坐在父亲的床边发呆,阵阵酸楚,涌上心头。就这样,一年后,父亲还是走了,给我留下了未尽孝的永远遗憾。

  我自己身体也不太好,2020年夏天出现无痛血尿,尿检中发现“疑似癌细胞”。揣着化验单,带着巨大压力,我回到村里,把我一手操办的文化扶贫活动办完才住院。3年多的扶贫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扶贫是一种信念,扶贫要有巨大的担当,能参加扶贫,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将来有一天,我可以告诉我的孙儿,你爷爷曾参加过那场轰轰烈烈的改变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行动,只有自豪,没有后悔。(作为系安徽省歙县昌溪乡万二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本报记者 周静文整理)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