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南村第一书记董瑞宜:三次踏上扶贫征程的税务干部
2019-03-29 09:2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倪敏 李慧 通讯员 詹德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工作后也一直在基层工作,每天双脚踩在泥土上。”三次选派到村扶贫的税务干部董瑞宜,目前任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在旁人眼中的不易,他却以一句朴实的话语加以诠释:“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就应该趁年轻多到村里锻炼,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董瑞宜入户走访,精准识别贫困户

  女儿上初中了,

  他一次家长会没开过

  到村之前,董瑞宜任庐江县地方税务局金牛分局副局长,2012年、2014年,先后两次被选派到金牛镇古城社区、山南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2018年本可以回到原岗位的他,又继续报名留任。

  “长期在村,好岗位好机会不会被人抢走?”“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怎么老是待在下面不走?”……面对萦绕耳际的各种声音,董瑞宜心中始终保持定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个人梦与乡村振兴梦同频共振更有价值。”

  此前,对于从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的董瑞宜来说,脱贫攻坚着实面临不小的挑战,“只要沉下去,带着感情踏实做事,就一定可以做好。”董瑞宜满怀信心。

  2012年,董瑞宜的独生女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转眼已是第8个春天,“女儿已读初一,家长会我还从来没开过。”在董瑞宜的记忆中,有一个镜头被定格:那是孩子小学时的一个深夜,他推开家门发现,爱人加班没回,8岁的女儿趴在桌上睡着了,旁边放着没有写完的作业和没有吃完的方便面。“一瞬间,内疚之情涌上心头。”董瑞宜话语有些哽咽。

  工作日全部精力扑在村里,家里全倚仗夫人和父母照料,“幸亏女儿来过村里,知道我在做什么,对我这个不称职的父亲并没有太多抱怨。”看得出,董瑞宜的脸上流露出愧疚之感。

 

 

董瑞宜同贫困户核对收入支出账

 

  强班子办实事,

  填平干群之间的“鸿沟”

  不论是在古城社区还是在山南村,董瑞宜始终把建强班子作为工作的重心。

  山南村地处金牛镇南端,共有27个自然村,人口近4000人。当地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属于省级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到村任职的第一天,就有群众向董瑞宜反映村内抗旱沟已有10年不通水,村里一直没有解决,久而久之,“无水旱沟”成了干群之间的“鸿沟”。经过深入了解,董瑞宜发现,问题出在村组织工作不力。

  于是,他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坚决淘汰了2名不被群众认可的干部,择优选拔2名后备干部进班子。新班子新气象,组织发动20多名党员,连续奋战20多天将沟渠疏通了,老百姓的心也因此顺畅。

 

 

董瑞宜在农发项目现场

 

  巧做“加减乘除”法,

  富了集体和村民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班子强不强,关键看是否出真招,加速贫困户脱贫进程。董瑞宜深知,要彻底改变一个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唯有实干。

  刚到山南村时,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他与村“两委”商量,一做“减法”,用足用好政策,坚持自筹资金与财政奖补相结合,先后消减村债务177万元;二做“加法”,巧用政策补偿,申请到集体企业罗冲窑厂41万元项目关闭补偿资金;三做“乘法”,“乘”上产业发展东风,实施荒山整治和苗木花卉种植项目,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四做“除法”,筹集资金160万元,建设6座光伏发电站,每年定向为贫困户分红近1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5万多元,彻底“除”去了群众后顾之忧。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山南村所有村组通上水泥路,户户通砂石路,户户通自来水。至2017年底,山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469人均已脱贫。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14万元。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安徽省“全省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董瑞宜一连串的荣誉背后,是组织对他的褒奖,是群众对他倾情付出的认可。

  在山南村村委会,董瑞宜简陋的卧室被工作材料占满,床头日记本上,写有这样一首小诗,“七载扶贫路迟迟,大业未成不忍辞,硕果累累旌旗猎,共圆小康会有时。”传递着这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责编:刘琼